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机关党建 >> 正文

写短文 开短会 讲短话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1-26 [来源]: [浏览次数]:

写短文 开短会 讲短话

写有思想的短文

近日,读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念楼学短》一书,他在自序中写道:“学其短,是学把文章写得短。写得短当然不等于写得好,但即使写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时省力,功德无量。”他还身体力行写短文,《念楼学短》一书“短的标准,是不超过一百个汉字,而且必须是独立成篇的”。钟老先生的言行,给人以深深的触动和启迪。

什么是好文章?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文章具体而论。好文章应该不论长短,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内容至上、思想为王。总的来说,内容决定形式,思想决定内容。但从实际来看,写有思想的短文称得上是一种好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古往今来,不少脍炙人口、经典流传的名篇大多是短小精悍的思想美文。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只用了5000余字,就解决了很多问题,而且据统计,邓小平的著述三、四千字以内的居多,有很多文章只有千字左右。再往前说,一部《论语》可以“治天下”,却不过万把字;而诸葛亮的《出师表》,也只不过区区几百个字。

然而,现实中一些人对于写短文却不以为然,不屑写也不会写。有的一提笔就洋洋洒洒,“盘古开天地”摆开架式写,啰嗦拖沓;有的则“脚踩西瓜皮”,想到哪写到哪,信马由缰;还有的表面上乍一看对仗排比写得很有气势,“四言八句”工工整整,但细一看却思想贫乏、空洞无物。出现这些现象,既有思想认知的问题,又有能力水平的问题,还有态度作风的问题。有的总觉得写短文没水平,长篇大论才显本事;有的则确实没能力驾驭容量小、篇幅有限的短文,一短就说不清,一写就收不住;还有的甚至故意用字数来撑篇幅,把短篇写成中篇、中篇写成长篇,结果要么写成“小脚女人的裹脚布”又长又臭,要么写成一个着装华丽却苍白无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贵妇人模样。诸如此类的文章,最终只会如郑板桥所言,被人用以“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既没用处,又没好处。

文贵有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没有思想,则不称其为文章。古人说,“文以载道”“有物有序”。这个“道”就是道理,“物”就是思想。写文章,说到底就是拼思想。钟叔河说得好:“看文亦犹看人,身材长相毕竟不最重要,吸引力还在思想、气质和趣味上。”文章的思想从何而来?一曰从客观事物中来。毛泽东说:“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古人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人的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地上冒出来、脑里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的沃土里生长出来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二曰从学习思考中来。“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如果“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思想是用心走心、碰撞交流和千锤百炼出来的,是勤学苦练、思考研究的结晶。

文难在精炼。短文不易写,浓缩的是精华。“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以最简练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这是大本事、硬功夫。钟叔河曾感叹说:“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从一定意义上说,长文好写,短文不好写。要写好短文,得从思想方法上入手,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落叶知秋、窥斑见豹,善于归纳、概括、提炼和总结。少一些穿靴戴帽的“客套话”,多一些直指要害、鞭辟入里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多一些求真务实、“管用的话”、“自己的话”。当年毛泽东反复说,报上的文章不仅宜“短些、短些、再短些”,而且宜“软些、软些、再软些”。身段软下来,文章才能软起来,也才能“短下来”。

开有内容的短会

一段时间以来,会议“多、长、空”等顽症像牛皮癣一样,久治不愈。前不久,中部某市一位扶贫工作组长吐苦水说:“光落实一项金融扶贫政策,我们去市里开过一次会后,又去县里开,接着乡镇又开。其实会议内容基本都是一样的,三番五次开同样的会,太耗费精力了。”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抱怨,去年一年下来,自己参加的上级召开的会议上百个,平均下来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开各种各样的会,现在几乎是“白天开会、晚上办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会议过多过滥、内容重复、形式大于内容,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开会干什么?开会为什么?这是首先要弄清楚、想明白的问题。邓小平说:“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会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是用来当摆设、开给人看的。这其中,既有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又有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开会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研究问题、提出对策的目的。什么是问题?毛泽东说,矛盾就是问题。开会就是把矛盾“端上桌”,大家一起会诊,开出药方,然后分头“抓药”“治病”去。

开有内容的短会,就是开针对实际、解决问题、务实管用的会。会议是一种形式,但不可以搞成形式主义,不可以走过场。会前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做足功课,做好会前准备,把问题一个个梳理出来,如果有解决方案的话,则把方案做细做实。会议有必要则开,无必要则不开,这是最基本的道理。会议有没有必要,则从实际出发,由问题来决定。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不管必要不必要,动不动就开会,而且会议成了“传声筒”和“留声机”,对上级精神和要求囫囵吞枣、照转照抄,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虚晃一枪、掌声一片。这种只管“开了”不管“开好”的会议是自欺欺人。邓小平最反对会多、会长,他出席会议时尽量讲短话,没有话宁可不讲,特别强调“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他曾说:“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题目,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这应该是开会、讲话的重要遵循。

开有内容的短会,就是开简洁高效、意到即止、干净利落的会。现实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很在乎会议的规模和规格,很讲究会议的套路和模式。比如,主席台上,讲话的没几个,陪会的一大堆;有话说的说了,没话说的也不厌其烦地重复,有的与会者讲话言不由衷、词不达意,不管重要与否,也要表一番态,说一大堆诸如“多么重要”“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等溢美之词。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针对这种“开会也有的”党八股现象一针见血地批评道:“‘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假使每处每回无大无小都要按照这个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党八股吗?在会场上做起‘报告’来,则常常就是‘一国际,二国内,三边区,四本部’,会是常常从早上开到晚上,没有话讲的人也要讲一顿,不讲好像对人不起。”“党八股”式的会,耗时费力、劳民伤财,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开有内容的短会,就是开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说管用的话的会。会议有没有实质性内容,得看与会者是不是愿意并敢于把憋在肚子里的话都一股脑儿倒出来,不跟你说官话、套话、空话和应付的话。对于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人,要给足够时间,不能像有的人“飞机倒汽车,跑了大半天,结果会只开了一会儿,发言只是一支烟的功夫”。解决问题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一味地说场面上的客套话,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得鼓励会上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特别是说管用的话,而这得有一个好的氛围来支撑。真心换真话,真意换真情。能够听到真话、了解到真相的会议就是有内容的会。这样的会,即便是长一点,也是一种短。

开会是重要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也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很容易滋生蔓延的土壤。不开无准备的会,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开可开可不开的会;不说没思考的话,不说没用的话,不说可说可不说的话,如此开会,才是开有内容的短会。

讲有质量的短话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颇有感触地说,开会发文、说话办事都应该讲有质量的短话,话不在多说清就好,文不在繁管用就行。这话讲得非常在理,很有针对性,让人豁然开朗。

说话是一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本来就应该言之有物、务实管用,言简意赅、点到即止,就应该说真话实话和心里话。然而,一些人说话渐渐偏离了这种本真本色的轨道,言不由衷的有之,言过其实的有之,言之无物的有之,词不达意的也有之,等等。有时说话还成了一些人的“秀场”,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表达成了表演、表态成了表现;也有不少人说没准备的话、没思考的话、没分寸的话和没选择的话,动辄滔滔不绝、信口开河,长篇大论、高谈阔论,好像硬是要既让人听不懂,又似乎把人家当小学生;还有的人虚话、套话、大话、空话连篇,让人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更有甚者,官话、假话、忽悠人的话张口即来、脱口而出,有时还振振有词、铿锵有力,让人生厌,苦不堪言。

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最终解决问题。邓小平曾经指出:“开会、说话都要解决问题。”“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带出好文风来。要提倡短、实、新的文风,文件、讲话、文章要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对此也有明确规定。讲有质量的短话,表面上看是针对说话而言,实际上是在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网上曾经评出“最令人反感的十句话”,其中一些领导干部在会场上的开场白“下面我简单说两句”名列前茅。人们反感的不是真正的“简单说两句”,而是这一开场白之后的长篇大论。讲有质量的短话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看他善不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核心,看他有没有善于归纳、提炼、概括和总结的思维表达能力,看他平时积累的东西多不多,肚子里装的货色多不多;二是有利于“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避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工作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因此说,提倡讲有质量的短话大有裨益。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什么是有质量的短话?所谓有质量,就是既有思想观点、内容内涵,又有事实根据、事例故事;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信息量大,又含金量高,说到底,就是那些让人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大道至简,大义微言”“要言不烦,意尽言止”。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最管用,最深刻的道理常常最简单。学会用精炼、简练和凝练的语言表达思想,能够长话短说,才是一种大本事、大智慧。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讲有质量的短话,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检验;既是一种作风上的转变,又是一种能力上的提升。要走出观念上的误区,不要总觉得长篇大论才有水平,口若悬河才有才华,不要总是生怕别人听不懂,不要总觉得自己多么高明,应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讲话的目的全在于解决问题。要训练讲有质量短话的本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个别看一般,抓住事物的要害,有的放矢。要接“地气”,善于讲故事、举事例,多用群众语言,多讲大白话,引人入胜。总之,就是要多讲一些真话实话和心里话,少讲一些虚话空话和套话;多讲一些少而精、短而实、新而活的话,少讲一些多而次、长而空、旧而死的话,让我们的话真正务实管用、言简意赅。

来源:《党建研究》杂志

.main .kuaiXun .kuaiXun-con span{ width:100%; display:contents;} .main .kuaiXun .kuaiXun-con p{padding-bottom:0px;} #vsb_content_4 IMG{ border-bottom: 0px; border-left: 0px;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