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提升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党委近期开展了2025年度“发现榜样,宣传榜样,学习榜样”活动。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评选,刘静(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党支部)、李瑞国(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党支部)、徐琬梨(教务处党支部)、鞠楠楠(研究生处党支部)、薛建辉(财务处党支部)、卢德超(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党支部)被评为2025年度“机关榜样”。现推出6名同志的先进事迹,请各党支部广泛学习宣传,以榜样为标杆,实干担当,奋发有为,聚焦学校“改革创新年”目标任务,创先争优、比学赶超,为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做出积极新贡献。
坚守育人初心,勇立改革潮头,谱写育人新篇—— 徐琬梨同志先进事迹
徐琬梨,女,苗族,1981年5月生,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现任教务处副处长,教务处党支部副书记。该同志坚守“严谨治学、服务为先”的准则,时刻明晰自身担当与责任,积极探寻新时代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持续提升管理效能,助推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曾获山东省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中医药大学理论教学优秀奖。
一、坚持党性原则,做教育事业的忠诚守护者
徐琬梨同志始终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党性修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以政治担当引领改革方向,以务实作风践行育人初心。
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落实“门门有思政”的建设要求。组织《走进神奇的中药》等六门课程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申报筹备过程中,组织跨学科研讨,指导教师团队深入挖掘中医典籍中的医德典范、中医药发展中的家国情怀等思政素材,立足“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与中医药文化传承,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创新教学设计,呈现专业知识学习中融入人文情怀、树立职业担当的特色,最终,六门课程成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作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医诊断学》的负责人,在教学工作中,特别强调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与职业使命感,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

二、坚持创新驱动,做教学改革的深耕者
徐琬梨同志践行“智能增效、服务教学”的理念,以系统性思维,统筹推进我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着力构建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生态。
2024年,启动首批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团队建设,立项47个团队,推动11个先锋团队积极投入智能助教、智能助学实践。2025年3月,遵循“拓展深化、多元发展”原则,启动第二批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团队建设工作,近百个团队获准立项,在首批建设的基础上,设置数智化课程建设团队、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课程思政建设专项团队、人工智能赋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专项团队三种类型,进一步扩展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多维联动与全面发展。
打造“云享山中医”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人工智能中医药教育体系。以数据驱动,强化智能分析,建设33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呈现结构化、可视化的课程关系网络;构建多元分析智库,全面分析专业间的交叉、课程间的关联、知识点间的互通;构建自适应学习系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空间、学习内容和路径,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实现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
开展“理论+实践”智慧课程建设培训,支持教师探索AI教学能力发展。引进“AI赋能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创新”专题课程,先后组织召开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培训会、团队建设推进会,满足教师对于高质量理论课程与实践案例的需求,切实提升教师数智化素养。
三、坚持需求导向,做提升专业内涵建设的践行者
徐琬梨同志深入研究国家政策,精准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推动专业动态调整与专业认证,整合资源申报专业建设项目,全方位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贯彻“需求导向”原则,敏锐捕捉国家健康事业和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牵头深入调研,精准对接教育部新医科人才培养导向,助力学院成功申报药物经济管理专业,并组织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预申报。对现有专业深度剖析,推动专业布局与社会需求精准匹配,有力推动学校专业结构向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将专业认证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突破口。针对护理学专业认证,以“问题导向、精准整改”为原则,全程跟进教育部专家组前期考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确保各项改进措施落地见效。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筹备和推动工作中,围绕认证标准和程序,精心制定工作台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稳步推进专业认证各项工作,为2025年4月顺利完成专业认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动各学院挖掘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特色,探索与行业产业需求的契合点,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组织中医学院、中医药创新研究院充分整合中医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优质资源,成功申报中医现代化急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未来技术学院,为我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卓越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创新的融合思路,助力相关学院成功获批1个专业特色学院和2个现代产业学院,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有效促进学校医教产教的深度融合。
徐琬梨同志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主动地将教育教学工作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相对接,不仅在理论层面深入研究,而且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探索,致力于将党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