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突出抓好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深化“六型模范机关”建设,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机关党委微信公众号特开设“红岐论坛”专栏。专栏主要展现机关各党支部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展示机关党员干部成长进步过程中的所学所获、所感所悟等,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踊跃参与,积极投稿,为机关党建注入新活力。
6月18日下午,机关党委举办“初心课堂”暨警示教育会。会上集体观看了《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专题片和《“风险”——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警示录》。会后,90后年轻干部结合自身岗位撰写心得体会60余篇,现选登部分心得体会,在“红岐论坛”予以刊发,希望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拒腐防变堤坝,真正做到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进一步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初心课堂叩问——警示教育观后感
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党支部 阎博昭
屏幕上光影交错,《八项规定改变中国》的磅礴画面在我眼前铺展。短短十多年,那些曾被习以为常的“惯例”与“情面”竟如积雪消融,社会风气焕然一新。紧接着,周勇等7人名字在警示教育片里赫然呈现,他们从受人敬重的干部沦为阶下囚的蜕变轨迹,像利刃般直刺心间,令我久久震撼:为何当初怀揣理想者,竟在细微处失守,终至堤溃蚁穴?
这些案例无一例外都始于对“小事”“小节”的轻忽。起初仅是几餐饭、几张卡,随后逐渐演变成收受财物、违规操作,最终在歧途上狂奔不止。周勇等人堕落轨迹清晰昭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节失守,大节必丧。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看似无伤大雅的一餐饭、一次违规接待,其本质已埋下了溃堤的蚁穴——当细微处失守,原则便随之瓦解,最终必使大节倾颓。
作为高校人事处工作者,面对种种现实考验,我深觉岗位责任如泰山压顶。人事工作处处是关口,从人才引进的评审、职称评聘的规则执行,到编制管理的精准操作,每个环节都承载着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警示教育中,那些因人情干扰而在评审中“高抬贵手”的例子尤其令人警醒。一次看似“通融”的签字,一个“照顾”性质的编制安排,表面是“与人方便”,实则是对制度堤坝的悄然侵蚀,终将埋下崩坏之患。
人事工作常面临一个深刻悖论:我们既要真诚“爱才”、“惜才”,又须保持“清”的界限。在人才服务中,若混淆了“亲”与“清”的界限,所谓“关爱”便易滑向违规接待或超标准安排。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唯有在原则框架下履职尽责,以公平正义而非物质利益表达尊重,才能营造真正利于人才成长、风清气正的环境。那些“问题干部”的沉沦,往往始于混淆了“公谊”与“私情”,最终在人情泥淖中迷失了初心航向。
面对人情世故的暗流涌动,我愈发认识到:抵御诱惑,既需内心定力,更要制度保障。警示教育中暴露的诸多问题,皆因权力运行缺乏足够监督制约。唯有健全制度之笼,将人事决策置于阳光之下,让每一次签字、每一次评审都有迹可循、有规可依,方可筑牢“防波堤”。人事处手中笔,重逾千钧——每一次签字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牵动学校人才生态与学术风气之清浊。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只有以制度之刚、监督之严为依托,才能守住那份澄澈初心,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如山使命。
警示教育会结束,会场灯光亮起,我心头却依然激荡着光影交织的警示。这些反面教材如一面明镜,映照出权力失去监督后的狰狞面目,也照见了每个干部灵魂深处的幽微角落。作为人事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学校遴选、培育、守护人才的重任。我们挑选、培养的人,终将步入课堂教书育人,或踏上临床治病救人。倘若“选人者”失却了初心本真,又怎能保证“被选者”葆有济世之纯?这恰如中医“扶正祛邪”之大道:唯有自身正气充盈,才能辨识、培养真正德才兼备之士,进而守护杏林春暖。
人事工作之本,在于以“清”护“才”,以“正”养“士”。唯有我们自身成为一块无瑕之玉,才能映照出人才真正的光芒;唯有我们如澄澈明镜,方能映现出医者仁心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