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性,科学创新
——读《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科研处党支部 王杰琼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2010年7月习近平提出编写的,历经六年编写完成,吸收《中国共产党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精华,并吸收了党史研究最新成果,本书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反映了1921年—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三册,共60余万字,图文并茂,准确生动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范本,全面系统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时间跨度最长、内容最为系统完整的党史著作。关于学习党史、国史对于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本书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始终把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作为叙史论史的根本依据,秉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现了准确、朴实、凝练、生动的良史文风。本书坚持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用确凿、翔实的历史资料说话。例如,在写井冈山斗争时期发展党员时,就写到了党员的条件:“(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这是原汁原味的记载,不溢美、不修饰,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这就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写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创新了形式,让读者更加喜闻乐见。文字平实、精炼而顺畅,遣词造句比较考究。用概括而准确的语言讲述历史,翔实而不烦琐,用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了最大容量的内容,又有典型事例和代表人物的形象描述。特别是一些点睛之笔、提神之笔,读后令人感奋。比如,书中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创业精神时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前期,是一个艰辛探索和积极进取的年代,是一个艰苦奋斗和意气风发的年代。带有那个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铭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上,弥足珍贵,永远不会过时。” 而且,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特别是适应青少年阅读的特点,与时俱进,全书采用双色印刷,每个章节都撰写了提要,配有大量图片、图表,装帧大方,封面设计得当。总的感觉,选配合理,图文并茂,增加了全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文似看山不喜平”,这部党史读起来很吸引人,不觉得枯燥。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全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和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自觉的内在统一性。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从确立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创造历史自觉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也详细地记录和呈现了党的认识发展过程,清晰地解释和说明了将党的建设 “四位一体”发展到整体推进党的建设 “五位一体”的极端重要性和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最后设专节阐述了党的防腐倡廉建设,为 “自身建设史”的丰富和完善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