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机关党校 >> 学习心得 >> 正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财务处党支部魏斐)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3-30 [来源]:机关工委 [浏览次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财务处党支部  魏斐


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是习近平从少年到青年成长、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曹谷溪老师采访时说道:“1969年初,习近平还不满16岁就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个小山村,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是在陕北艰苦的农村度过的。这段插队经历,虽然使他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这段人生历练,却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他念念不忘曾经养育他的黄土地,念念不忘陕北的父老乡亲,说明他既是有情之人,也是有心之人,是黄土地忠诚的儿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也是那个时代背景的缩影,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磨练了坚强的意志,激发了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七年时间,习近平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雷平生老师采访时说道:“他喜欢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忧患意识最初是环境强加的,因为当时的激烈政治斗争,他忧虑自己的家庭和前途。但是经过在梁家河艰难生活的磨练,得到人民的信任,他的忧患逐渐过渡到生产队了,这期间的他已经由小我出发转变为对群众利益的深沉忧患了”。

还记得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菲科问道,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主席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短短八个字,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最新表达,这正是共产党人最高人生境界。

陕北生活七年,年少的习近平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超强的体力支出与艰苦的食宿条件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知青们说,要想当时的环境生存下去,得闯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而习近平是同来的知青中厉炼过关时间最久的一个。七年知青生活,习近平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伟力。习近平从梁家河这一学校“毕业”后,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习近平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些积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正是在艰难岁月里的学习、思考、实践、创新,才使得习近平总书记有了坚定的目标并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读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有感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生道路总是伴随着崎岖,但经历过总会使人更加坚定。我们要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遭遇困难能迎难而上,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处事心态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通过磨炼走向成熟。

我们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党员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勤于实践,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从一点一滴做起,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main .kuaiXun .kuaiXun-con span{ width:100%; display:contents;} .main .kuaiXun .kuaiXun-con p{padding-bottom:0px;} #vsb_content_4 IMG{ border-bottom: 0px; border-left: 0px; border-top: 0px; border-right: 0px;}